为何登记住房情况?如何保护公民信息?如何防范诈骗?——权威部门回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热点问题

来源: 新华社发布时间: 2020-11-05 15:34责任编辑: 潘毅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题:为何登记住房情况?如何保护公民信息?如何防范诈骗?——权威部门回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热点问题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陈炜伟

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来了。目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进入现场登记阶段,700多万普查人员走入千家万户,逐人逐项登记普查信息,整个登记工作将持续到12月10日。

人口普查为何把住房情况纳入普查范围?如何保护普查收集的公众信息?如何辨别普查人员身份的真假?围绕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为何要填报身份证号码?

11月1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齐东村人口普查员在居民家中进行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新华社发(孙中喆 摄)

【社会关注】这次普查登记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况。收集的个人信息如何保护?会不会成为有关部门进行行政处罚的依据?

【权威回应】此次普查将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希望广大社会公众积极支持参与人口普查,主动配合、如实填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人口普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作为对人口普查对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不得用于人口普查以外的目的。

而且,我们将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任何机构、单位、个人泄露公民信息。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信息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何防范借普查之名的诈骗行为?

【社会关注】普查难道还要收费吗?如何辨别真假普查人员?近期,一些地方发生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名的诈骗案件,公众该如何防范?

【权威回应】首先,人口普查不收取任何费用,千万不要轻信任何以人口普查为由,索取财物、财产、账号密码信息、短信验证码的行为。

公众要识别真实的普查员身份。所有普查员必须佩戴证件,证件必须要有县级及县级以上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章。如果看了证件和公章还不能完全打消疑虑,建议打电话给社区或村委会工作人员来鉴别普查人员的身份。另外,人口普查不涉及任何收入调查。如果有这样的现象,也可以判断是有问题的。

公众如何配合普查工作?

【社会关注】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公众该如何配合这项工作?

【权威回应】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将为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同时,人口普查数据也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所以说,人口普查不仅是为国家普查,普查的结果也对每个普查对象有用。希望社会公众能够支持人口普查工作,积极配合普查员开展调查。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提供虚假信息,不隐瞒、伪造有关情况。